為了提升服務質素,我們會使用 Cookie 或其他類似技術來改善使用者的閱讀體驗。 如想了解更多請到 這裡 >。
遊戲對大腦有害?過時觀念!
最新腦科學研究顯示,適度玩遊戲能提升記憶力、集中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創造力,顛覆「遊戲有害」的傳統觀念。
聰明孩子更愛遊戲?
小兒科醫生指出,與其強迫孩子專注學業或課外活動,適度遊戲可能是更重要的優先選項。本文摘錄自《為什麼玩遊戲會讓人變聰明?》(PHP研究所),從腦科學及心理學角度,探討遊戲如何對學業及心理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並提出與遊戲相處的適切方式。
遊戲改變大腦結構,提升認知能力
研究顯示,遊戲能促進海馬灰白質增長,增強短期記憶;前額葉(背外側前額前野)擴大並活躍,提升工作記憶及注意力;小腦亦因手部操作而更活躍。具體認知能力提升包括:
空間辨識及注意力增強
視覺資訊處理加速
工作記憶提升,短期記憶及注意力增進
任務切換更流暢,多工能力提升
問題解決能力增強
創造力提升
這些發現得到科學研究支持,例如《American Psychologist》(2014)及《Brain Science》(2019)等論文。
「遊戲有害」的神話
過去,遊戲常被指責導致暴力、學業退步、工作表現下降或注意力不集中。然而,這些負面影響多數僅限於「遊戲成癮」的情況。最新研究顯示,遊戲與負面結果的關聯並不顯著。例如,暴力行為與遊戲的關聯在綜合分析後未見顯著關係,顯示「遊戲導致暴力」的說法多為「負面偏見」的結果。 此外,研究發現,學業或工作表現不佳可能導致遊戲成癮,而非遊戲本身造成表現下降,顛倒了因果關係。因此,適度遊戲不僅無害,還能為大腦帶來正面改變。
作者簡介
星友啓,斯坦福線上高中校長,哲學博士。1977年出生於東京,2001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專業,2003年獲德州農工大學哲學碩士,2008年獲斯坦福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職校長,同時在日本、美國及亞洲從事教育相關諮詢及研究,著有《斯坦福式生存之道》(鑽石社)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