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Apps.hk 香港手機遊戲網

一名學生踢爆中移動平宜背後的真相?

2014-02-24 37827
Tags:
icon
中國移動在香港推出的68港元(約55人民幣)套餐包含1700分鐘通話、10000條短信,無限上網流量。而內地移動的58元套餐,僅僅包含350分鐘通話和10MB流量”,最近這段時間,這樣一條微博在網上廣泛流傳。不少網友認為:“中國移動在內地高價剝削用戶,而在香港卻低價討好香港人”,網上對於中國移動的討伐之聲更是此起彼伏。


同一家公司在香港與內地推出的套餐,雖然價格相近,但是內容卻天差地別,這自然引起了大量網民的關注。然而情況果真如此麼?作為一名在香港讀書生活多年的人,我覺得有必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剛到香港,一般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辦理一張手機卡。在香港使用手機卡,上台不上台(上台=入網)資費有著很大的區別。和內地一樣,上台需要身份證。由於一開始沒有香港身份證,我只能在機場的商店裡購買一種不記名的手機卡。這種卡最大的特色就是撥打和接聽內地香港等多個地方的電話只需要0.25港元一分鐘。你沒看錯,香港使用手機的最大特點就是雙向收費,撥打和接聽電話都要收費。可能你只是接聽了一個陌生人的電話,但是你也得為此付出一筆費用。這種卡雖然不太划算,但是其簡單方便的特性還是獲得了眾多赴港旅客的青睞。


由於這種卡資費偏貴,有了香港身份證後,我立刻放棄了這張卡,轉而上台辦理了一張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手機卡。巧合的是,在換過幾個套餐後,我選擇的正是微博中所說的“68港元3G Lite服務計劃”。


這款套餐可以享受1700分鐘本地通話時間,也就是本地撥打和接聽加起來可以享用1700分鐘,這麼多的時間對於一般人來說當然夠用。當然,這1700分鐘是不能打往內地的。對於香港來說,打內地電話等同於“IDD國際長途”,還得另外加收“IDD國際長途費”。


除了打電話,套餐內的10000條本地短信也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不同於內地,香港的短信按照網內網外資費是有嚴格的區別的。套餐內的10000條短信只能發送給中國移動香港公司的用戶,如果發送到別的運營商,一條短信的價格高達0.6港元。大家可能還記得,在2008年電信重組之前,移動嚴格執行著網內網外差別定價的規則,發往電信聯通的短信不是標準的0.1元一條,而是0.15-0.2元一條。這種行為直接導致移動用戶不願意給非移動用戶發送短信,阻礙了市場競爭,進而在執行多年後被工信部叫停。然而香港的通信監管部門對於這種區別定價的行為並沒有任何限制,不僅如此,香港實行攜號轉網政策,一個運營商的號碼可以攜帶到另外一家運營商,因此單純從號碼上根本無法看出用戶使用的是哪家運營商。一個慘痛的例子是,我身邊一個用該套餐的同學一不注意多花了500多港元短信費,原因是發送短信的對像從移動轉網到別的運營商,事後卻忘了通知他。


這個套餐是3G套餐,數據業務自然是大家關注的重點。遺憾是是,套餐雖然寫的是本地“無限”流量,但是實際使用中卻給予了大量的限制。這款套餐不僅限定只能在手機上使用3G服務,而且還對網速進行了限制,不得超過384Kbps。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這樣的速度根本滿足不了我對手機上網的需求,甚至用手機看看視頻都卡的厲害。後來我們才知道,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在香港沒有自己的3G網絡,而是租用CSL和PCCW的3G網絡。可能是因為流量結算的關係,中國移動香港公司把該套餐的3G速度限制在384Kbps以下,而套餐宣傳中的“無限”流量在這種速度下只不過是一個噱頭罷了。


除了上面所說的限制,用這個套餐必須簽訂12個月的使用協議,同時每月額外繳納12港元的港鐵、隧道、流動電話服務牌照及行政費。這筆費用顧名思義就是在港鐵、隧道等特殊地方使用移動業務所要額外繳納的費用。和內地不同,香港運營商認為,這些地方運營商是沒有義務進行覆蓋的。既然花錢覆蓋了這些特殊的地方,使用者自然要為此繳納額外的費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筆費用是由香港政府批准的,很多運營商都有收取。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給三家運營商頒發了TD-LTE制式的4G牌照。而早在一年前的2012年,中國移動香港公司就在香港正式推出4G業務。買機上台(相當於購買合約機)必須承諾使用24個月,每個月的費用需要98+33+12=143港元(約合114人民幣)才可使用本地1GB的流量,超出部分30港元0.5 GB。


而如果是自購機入網的用戶,必須承諾使用12個月,每個月繳納128+12=140港元(約合111人民幣)才可使用本地1GB流量,超出部門30港元0.5GB。作為對比,內地兩家推出4G業務的運營商給出的資費標準都是70元1GB。這樣算起來,香港的手機資費雖然看起來便宜,但實際上也便宜不到哪去。


既然香港的資費和內地比算不上便宜,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抨擊國內的移動資費呢?一位網友道出了實情:“我就是覺得國內通信資費貴,要是民營資本或者外國運營商進入國內,三大運營商早就完蛋了!”我相信持這樣觀點的網友肯定不在少數,那麼我們的通信資費為什麼會這樣“貴”呢?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得從通信網絡的成本開始說起。我們知道,要想隨時隨地撥打電話,我們需要一張覆蓋完善的通信網絡,而網絡建設維護的成本直接決定了通信資費的高低。在北京上海香港這樣的經濟發達城市,人口的密度極高。運營商只需要在大廈商場等人流量大的地方佈設基站,就可以覆蓋到足夠多的用戶。一個基站的佈設成本一般在幾十萬左右,服務的人越多,每個人所分攤的成本就越低。但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和山區,由於人口密度低,建設一個高功率基站也僅能覆蓋十幾戶人家。一戶人家每月繳納20-30元的通信費用,一個村子一個月也不過幾百塊錢。一個基站幾十萬的成本甚至要100年以上才能收的回來,更別提盈利了。如果是民營企業或者是外國運營商,為了盈利是絕對不會在這些必然虧損的地方進行投資的。但是作為國企,不建設還不行。在國家“村村通”政策的強制要求下,運營商必須在這些地方進行投資,滿足偏遠地區的通信需求,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的通信覆蓋率比美國、澳大利亞高得多的原因。


投資這些偏遠的地方需要大量的資​​金,國家不投入,運營商就得自己想辦法。舉個簡單的例子,無論是上海北京,還是中西部地區,我們的個稅起徵點都是3500元,不會因為生活成本高低有所不同。收入高,納的稅就多。收入低,納的稅自然就少。在中西部這些急需政府資金建設的不發達地區,僅靠當地的稅收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時候,國家就會通過行政手段將發達地區的稅收投入到中西部這些需要資金建設的地方,從而實現“先富帶後富”的目標。同樣的道理,運營商將一些發達城市的通信利潤拿來補貼偏遠地區的通信建設,進而實現“村村通”的目標。換句話說,正是發達地區的手機用戶補貼了那些偏遠地區的手機用戶。


回過頭來說香港,雖然面積不算大,卻有著700萬的常住人口。這麼高的人口密度使得運營商不用花費多大的投資就可以覆蓋香港絕大部分人。也正因為如此,香港每個用戶分攤的成本並不太高。然而香港的手機資費和內地比卻算不上便宜,這中間的巨大利潤自然裝入了資本家的口袋裡。反觀國內,要想覆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筆投入自然是天價。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國內絕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搜到2G、3G的信號,有些網絡優化較好的城市甚至很難找到沒有信號的地方。而在香港,不僅在隧道港鐵等地方使用移動電話要多加錢,在電梯地下車庫等許多地方甚至完全沒有信號。幾年前甚至有人因為電梯故障手機又沒信號無法求助,在被困幾天后死去的報導,而這在內地是難以想像的。


講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會明白自己繳納的話費用到哪裡去了。這十幾年的物價上漲大家感同身受,從大蒜到生薑,從汽油到房子,漲價的東西是數不甚數,然而通信資費在這十幾年卻是越來越便宜。運營商利用技術進步、薪酬管理等多種方法不斷降低成本,盡力滿足大家對通信的需求。大量基層員工背負著壟斷的罵名,不僅多年沒漲過工資,每個月到手的錢甚至和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持平。這在物價飛漲,貨幣貶值的今天是難以想像的,但這卻又是鐵錚錚的事實。香港的通信資費並沒有看起來便宜,國內的通信資費也用在了需要用到的地方。與其生氣謾罵,不如冷靜想想,事情未必如此簡單。



Tags:


Follow Us

fb               youtube

Advertisement

  人氣#TAG

最新人氣下載

Loading...

遊戲APK下載搜尋

手機版 | 聯絡我們
© GameApps.HK 香港手機遊戲網 2013-2024